忆当年
高四级二班 刘士弘
刘士弘,1956年考入济南七中,编入高四级二班。后在山东省冶金总公司工作,现退休。
我是一九五六年考入济南七中高中部的,编在高四级二班,於一九五九年毕业。
当时的教育方针是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在这样的教育方针指导下,我们在校有很大一部分时间是参加社会实践,也就是生产劳动,学习文化知识的时间相对减少了很多。现在,就当年参加社会实践及生产劳动的片断回忆一下。
种 菜
当年在教学楼西南是一片空地,有三个水井,学校将空地分成许多小块,分到各班,这片空地就成了我们劳动实践的地方。当时,几乎是每天下午课外活动时间和星期日,都在各班自己的实验地里劳动。我记得当时在地里主要是种一些青菜,地边种一些花。从翻地、下种、浇水、施肥到除草管理都是我们同学自己来操作。我们用的肥料都是同学们自己到厕所里去挖、晒,没有一个怕脏的;水是用井水,我们种出来菜绝对是绿色蔬菜。菜成熟之后就送到食堂。当吃到自己种的菜时心中感到无比的高兴。
勤工俭学
一些大的勤工俭学项目主要是在暑假参加,达到既参加社会实践,得到锻炼,又多少得到一点收益的效果。我记得一九五八年暑假我们参加黄台电厂修建铁路的工程,当时每个班级参加一段铁路路基的修建,主要抬土方,填路基。一开始还好,基本上是平地起土抬到路基位置,抬一层夯实一次再加一层再夯实一次。抬土还好有力气抬就是了,但夯实路基就不那么简单了,五个人一起用力,拉起石夯,让石夯重重落下,五个人怎么能一起用力呢?这就需要一个领夯的人,他领头喊口号子,大家随唱,领夯人编出一句句顺口的语句,大家跟着唱,随着唱声夯起夯落,疾声厉色又提高夯实的效率。如:
同志们,呦咳!
加油干,呦咳!
修铁路,呦咳!
为发电,呦咳!
齐用力,呦咳!
夯高起,呦咳!
路基坚,呦咳!
修路基,呦咳!
为发电,呦咳!
……
随着号子声的起伏,路基一层层的加高了。
我们劳动了一个暑假,到开学前给了我们一部分劳酬。我记得我分了十几元钱,开学时除了交学费、课本费外还剩了几元钱。
大炼钢铁
一九五八年国家计划提出生产粗钢1070万吨,快到年末了离1070万吨还有相当大的距离。为了赶超英国一定要完成1070万吨钢,当时,在全国掀起了大炼钢铁的运动。当然,我们学生也不例外。
因为我们以前都未练过钢铁,所以当时就是瞎干、蛮干。开始时学校组织几个人到外单位去参观、学习。回来以后就照人家的样子干,在地上挖一个坑,按上风箱吹风,当时叫座地炉。我们把收集起来的碎铁在座地炉里加热后捶打成块,因为在加热过程中又加入了一些焦炭和辅助材料,使原来的铁的含量更低了,根本谈不上炼出了钢铁。
以后收集不到废铁了,就用矿石炼。我们自己去茂岭山捡矿石,那里的矿石含铁量只有百分之十几到二十几,就当时的冶炼条件,根本炼不出铁来,但别无资源,怎么办呢?把拉来的矿石,在地上挖一个深坑(当时叫做地窖)下面用砖支起向上依次用木头、焦炭、矿石一层层的向上排,然后从下面点火,在旁边挖一个风口向里吹风,一般两天就能烧透一窑,等冷却后,就一层层的挖出来,再移到座地炉里一炒,就成了当时的钢。在现在操场的地下恐怕还存在不少座地窖的遗迹,这就是当年大炼钢铁最有力的证据吧!
当时的学习几乎都荒废了!一天二十四小时都在大炼钢铁,特别是年底突击任务的时间,同学们吃住在现场。坚守炼钢一线的同学,面前炉火熊熊燃烧,背后寒风劲吹,真正体验了“火烧胸前暖,风吹背后寒”的感觉。那种感觉我是永远不会忘记的。
新闻报道:一九五八年我国完成了1070万吨钢的任务,“赶上了英国”。
治 黄
一九五八年八月份我们正在黄台一工地抬土方,搞勤工俭学。
一天下午,一个同学骑自行车急急呼呼的赶到工地对我们说,有紧急任务,大家马上回学校。
我们把工具收拾了一下,就急忙向学校赶去,到学校后老师对我们讲:大家马上准备去黄河,参加抗洪抢险。现在黄河第七次洪峰明天就要到达济南,任务很紧,我们要保住黄河不决堤,保证济南安全。随即我们就出发了。从学校出发时太阳已经快下山了,赶到黄河大坝时天已黑了,大约在晚上十点钟左右。
我们的任务区是73号防区。到后老师讲:指挥部命令我们原地休息待命。当时我们都是一些二十岁左右的小伙子,哪里坐得住,休息片刻后,有的同学讲:“走!到黄河大坝上去看看。”
上去的同学一会儿就急急呼呼的下来对同学们喊:“同学们,黄河水马上就要平槽了,我们不能等了!上啊!”他这一喊不要紧,就像命令一样,同学们马上拿起锨、麻袋,装上土向大坝顶扛去!一开始一麻袋装两锨土(大约有40-50斤),以后逐渐加到三锨土(70斤左右),急时装到四锨土(100斤左右)。麻袋不间断的被扛上了大坝顶,同学们都是你争我抢抢着干。
开始干的时候大约在晚上11时左右,一直不停的干,同学们饿了就啃口干粮,渴了喝口水,没有一个偷懒的,也没有一个喊累的。一直干到第二天晚上十时左右。这时治黄指挥部的宣传车宣布:第七次洪峰在全体人民的奋勇拼搏下,已经安全渡过了。一听这声音同学们不约而同的瘫坐在地上,立即进入了梦乡。
当时那种高强度的劳动,就是因为有一个一定要战胜洪峰,保卫济南的信念;因为有了这个信念才使同学们一直战斗了二十几个小时。
以后在治黄总结时我校得到了上级的表扬,有一些同学还被评为治黄先进模范。
除了以上说的,我们还参加了短途运输、植树等社会活动。
真正的实践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