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培训
首页
>>教学园地>>教师培训
地理组简报第一期
发布日期:2012-09-13 浏览次数: 字号:[ ]

地理组 第一期

磨磨自己的斧子

研修到了现在,如船行江心,看漫江碧透,百舸争流,如行山阴道上,目不暇接,风景动人。你“采得百花成蜜后”,我“吹尽狂沙始到金”;你有“三十六计”,我会“七十二变”;你“春色满园关不住”,我“课堂无处不飞花”。群芳竞秀,美煞人哉。

为何如此?静心细想,一个故事跃然脑际。木材场老板递给一位新来的伐木工人一把利斧,并给他划定了伐木范围。第一天,工人砍了18棵树。老板说:“不错,就这么干!”工人很受鼓舞,第二天,他干得更加起劲,但是他只砍了15棵树;第三天,他加倍努力,可是只砍了10棵树。工人觉得很惭愧,跑到老板那儿道歉,说自己也不知道怎么了,好像力气越来越小了。老板问他:“你上一次磨斧子是什么时候?”“磨斧子?”工人诧异地说:“我天天忙着砍树,哪里有功夫磨斧子?”

想想我们的教育,许多老师不正像故事中那个伐木工人,手持钝斧而不自知吗?他们初为人师时,手中的教育理念何等光亮,何等锋利。然而,当他们终日忙于“年年岁岁花相似”的工作时,便开始宁肯相信自己固有的经验,再也不肯进行教育教学研究,再也不肯涉足新的知识领域,学习、改革意识日趋淡薄。如此下去,教育理念之斧焉能不钝?教学效率怎能提高?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远程研修如期而至,她让我们在这个炎热的暑假里反思自己的教学,拿起自己日渐荒芜的手笔,兴奋地敲打自己的键盘,重新书写自己的专业人生。她如同一块磨刀石,使我们不断警醒,不断实践,不断写作,让我们的教育之斧重现昔日的锋芒。

研修中,见贤思齐,择善而从,不由我不奋发;高山流水,知音难觅,不由我不珍惜。研修使我们产生“自新应似长江水,日夜奔流无歇时”的危机,我们怎能停步?

感谢远程研修这块磨刀石,让我们在这里尽情地砥砺自己,磨磨自己的斧子吧!

呼唤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师职业生活的深度融合

——2012暑期漫话教育之七

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  张志勇

 一、现代信息技术正在深刻地改变人类生活

1987年,我到河南洛阳参加会议,与武汉水利学院一位教学论专家共居一室。那时候,自己还是一个刚刚大学毕业不久的穷小子。会后参观洛阳龙门石窟,留影照相自然要揩那位老同志的油啦。至今我还记得,那位老同志对我特别友善。我们在洛阳一别已经很久了,可迟迟也没有收到老同志寄来的照片。后来,老同志来信告诉我:照相机加胶卷在火车站被盗了。

1998年,应朋友之邀,我到宁夏石嘴山做关于目标教学的报告。会后,市教育局的朋友很热情,陪同我参观沙湖。至今,我还对沙漠中那片绿洲充满着惊奇,还记得自己从高高的沙坡头上顺势而下时的畅快,还有滑到尽头时被摔在沙地上自己笑得前仰后合的样子。

在游玩的过程中,热情的主人照例给我留下许多美好的瞬间。从宁夏回到济南后,我时时盼着鸿雁传照。可我等来的是无尽的遗憾,朋友告诉我,忘了装胶卷。

大家要知道,那时候一盒胶卷35元钱啊!刚刚工作的我,既没有相机,也很难奢侈地去买什么胶卷照相的。一般人们照相,也都不会准备更多的胶卷。

今天想来,这已成为笑话。但它却深刻地折射出当代信息技术给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带来的日益深刻的巨大影响。

试想,今天除了艺术家们的艺术创作之外,常人照相谁还去买胶卷?感光胶卷早已在常人的照相中消失得无影无踪。加上科技和产品创新不够,致使当时的胶卷制造业巨头今天落得破产的下场。

今天,随着手机、电脑的普及,今天还有多少人书写纸质的书信?今天,在手机上网功能的支持下,人人都可以成为新闻发言人。

一方面,我们惊叹于几十年来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巨大改变;另一方面,又不得不承认,许多成年人大都还游离在现代信息技术生活的大门之外。我们必须老老实实地承认,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我们正处在老子不如儿子的时代。

二、  现代信息技术正在深刻地改变教师的职业生活

除了交通通讯领域、科研领域,教育系统大概是信息技术应用最为广泛、最为深刻的领域。可以说,现代信息技术正在深刻地改变着教师的职业生活。

课程开发模式。过去,教师的课程开发,通俗一点讲,教师的备课从使用的工具讲,主要是纸和笔;从参考的材料讲,主要是公开出版的课本、教参、教辅材料;从借鉴的经验讲,主要自己以往的教学经验,校内优秀教师的经验。而今天,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撑下,许多教师的备课已离不开电脑,已离不开丰富多彩的电子资源,已离不开当地甚至外省的优秀教师经验的学习和借鉴。

教材呈现方式。过去的教材,包括教参、教辅材料、练习册等,都是纸质的;今天的教材,除了纸质的之外,电子教材正在进入人们的视野,进入师生主宰的课堂。

课堂教学呈现与互动方式。过去的课堂教学手段和师生交往方式是(师生的)嘴+粉笔+黑板+教具(包括各种自制的)。后来,发展为电子投影、收音机、电视机、录像机;再后来,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电脑和网络技术开始进入课堂。而现在,最先进的信息技术支撑下的课堂教学是白板教学。试想,将来教师掌握的白板+学生手上的互联网终端+“云技术”支持下的课程资源公共服务,师生主宰的传统课堂会发生什么样的深刻变化!

教学评价方式。评价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20多年前,我在组织目标教学实验时,特别强调课堂教学的前置评价,课堂教学中的及时反馈评价,单元教学结束时的单元矫正性评价。严格来讲,这些评价都要依据美国著名教育家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按照教学目标双向细目表来进行。只有对全班同学对教学目标达成的目标能力层级做出科学评价,然后才能进行有针对性的反馈矫正。但这样的评价,教师要承担的工作量很大,老师往往无力进行全面科学的分析,至多对单元诊断测试进行这样的分析,然后上单元矫正课。今天,有了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撑,教师过去望而生畏的一些评价分析,包括教师的教学管理方式都会发生深刻的变革。同时,学生作业的网上批改进行已成为现实。

师生交往方式。师生之间的教育行为不仅发生在课堂里,更发生在日常的教育生活中。过去主要是教师在办公室与学生谈话,家访,写书信,等等。今天,师生交往的方式有短信、家校通、博客、QQ,等等。

……

但是,不能不承认,许多教师仍然游离在现代教育技术的大门之外。我们千万不要自己以为有了电脑,就懂得了掌握了现代教育技术!

三、努力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师职业生活的深度融合

为了科学引领今年高中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研修工作,省项目办专门改编了华东师大的研修手册,名为《学习指南》,参训老师人手一册。同志们让我为《学习指南》写几句话,我想了好几天,写了下面两段话:

人的手、脚、眼睛、耳朵等器官,与新技术的每次融合,带来的不仅仅是器官本身能力的急剧放大,而且是人的心智模式、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的变革。

谁掌握了教育信息技术,并将这种技术真正融入自己的生活、学习与工作,谁就掌握了解放教育生产力的钥匙,谁就打开了现代教育生活的大门,谁就为造就卓越的教育人生插上了翅膀。

在经过连续四年的高中教师全员远程研修之后,我们之所以选择教育技术中级能力培训这个新的研修项目,是经过充分论证之后做出的一个重大的战略选择。现代教育技术与教师职业生活的深度融合,带来的不仅是教师教育能力的提高,而且必然是教师教育理念、教育方式的整体变革。可以说,从高中学段开始,加快教育技术培训,解放教育生产力,是我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必然选择。而高中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成功又必然带动全省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与应用。

那么,什么是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师职业生活的深度融合?我个人认为,这里的深度融合至少应该包括以下几个基本含义:

生活融合——教育信息技术全面融入教师的生活与工作,就像今天人们到外地出差在网上购票、网上预定酒店一样,教育信息技术改变了教师传统的职业生活方式,进而孕育出一种新的职业生活方式。如备课从过去的纸质备课为主转向以电子备课为主。

课程融合——在教师课程开发与呈现中融入更多的现代信息技术元素,网上资源查询、网上专业咨询、用网络设备储存与呈现课程资源,以及各种基于信息技术的课程资源呈现方式,如声音、图像、视频等,成为课程资源呈现的有机载体,等等。

  【原创】对学生最好的爱是---慢慢把手放开---读“两片胡杨林”有感

五莲一中胡善兰2012820 15:44浏览:18评论:5

指导教师 张丽洁12-8-20 16:08推荐虽然不是研修的主体内容,却是对教育的深入思索。

那天晚上在家看书,其中有篇题目为两片胡杨林的故事。

故事内容是这样的:有两个人,同时在荒漠上载了一片胡杨林,好不容易苗子成活了,其中一个人就风无阻,雷打不动地每隔三天去给树苗浇水,即使刚下过雨。而另一个人就悠闲得多了,树苗刚载下去的时候,他只来浇过几次水,等树苗成活后,他就很少来浇水了,即使来了,也不过是到他栽的那片幼林中去看看,发现有被风吹倒的树苗的顺手扶一把,没事时,就在那片树林中背着手悠闲的走走,不浇一点水,也不培一把土。两年后,胡杨林长的茶杯粗了,忽有一夜,狂风从大漠深处卷着风沙飞来,飞沙走石,电闪雷鸣,狂风卷着滂沱大雨肆虐了一夜。第二天,风停的时候,辛勤浇水的那个人的树几乎全被暴风刮倒了,有好多还被连根拔起,惨不忍睹。而那个悠闲的不怎么浇水的人的树,除了被风撕掉的树叶和被风折断的树枝,几乎没有一 棵被风吹倒或是吹歪。

难道辛勤给树施肥浇水是个错误吗?

其实,对树太殷勤了,就培养了它的惰性,经常浇水施肥,它的根就不往深处扎,只在地表浅处盘来盘去。根扎的那么浅,怎么能经得起风雨呢?而栽下去就不去理睬它,地表没有水和肥供他们吮吸,逼得他们不得不拼命向下扎根,恨不得把自己的根穿过沙土层,一直扎进地下的泉源中去,有这么深的根,何愁被暴风雨刮倒呢?

故事就这么小,但我觉得是对新形势下的课改做的最好的注解。

为什么要实行课改?

我觉得我们教师就是那个荒漠中种树的人,学生们就是那一棵棵的树苗。我们总是觉得高中三年,时间很宝贵,为了给学生节约时间,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把原理,规律,方法都整理好,直接呈现给学生;对学生不明白的问题,不论难易,不厌其烦的讲。目的是节约时间,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尽可能多的知识和技能。

结果呢?

很多时候,我们发现学生错的这个问题,高一那会儿就讲了,一轮那会儿也讲了,怎么到二轮了,仍然错,还是不会?

而一些规律、方法、技巧呢?也是老早就呈现给学生了?为啥学生还是记不住?还是不会用?

现在想想我们直接讲解题目的思维过程;我们替学生思考,把规律、原理、方法直接呈现给学生,不就等于是辛勤的给孩子们施肥浇水吗?累的腰酸背痛,口干舌燥,貌似尽职尽责。。。

其实呢,我们是在培养学生的惰性!!同时也削弱了了学生抵抗风雨的能力。

长此以往,学生就像文中的一样,缺水缺肥(比如做错的题目)的时候,不深入思考(可能学生们觉得听老师讲节约时间,自己解决的话浪费时间,还不如多做些题。可实际上,如果不深入挖掘错因,还是会被同一块石头绊倒,做再多的题又有什么意义呢?),就等着老师来浇水、施肥。经过我们教师的这种辛勤劳动,学生长的枝繁叶茂貌似已经很壮实了,其实呢 ,我们看到的只是表象,那不是,那只是虚壮,他们思维之根”“的根本就不深,等遇到新材料、新情境这些暴风雨袭来时,结果自是惨不忍睹。而现在的高考命题,是以新情境,新材料,来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呈现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技能,描述和阐述地理事物,论证和探讨设问问题的能力。如果学生对平时教的那些规律原理的理解只停留在表层,其结果可想而知。

如何实行课改?  

应该怎么做呢?

学生学习之初,就教给他正确的地理观念、思维和方法,就等于他们给栽下了地理苗,过程中渗透地理的基本原理、规律等,就等于浇水、施肥让他们扎下地理根,然后慢慢放手,让他们在学习中去实践(教师不要过多的说教)。学生”“缺水缺肥了,让他自己找(让他们自己独立思考)。如果遇到大风不要着急去,遇到苗要倒时,我们顺手扶一把(时机到了再巧点拨,真正做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样让学生不断的理解和掌握这些思维、规律和方法,最后深化、内化到自己的认知结构里去,掌握地理技能形成自己良好的思维模式,这样,在任何情境下,所学知识、技能都能生根发芽,并开出美丽的花。学生最终长成枝繁叶茂的能撑起一片天的参天大树

我想慢慢把手放开,才是对学生最好的爱。。。

 这是我的一篇原创博文,放在这里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原文地址见   我的腾讯博客:http://user.qzone.qq.com/327574882/infocenter#!app=2&via=QZ.HashRefresh&pos=1333614125

                    我的网易博客:http://hslsdrz.blog.163.com/

德州市第二中学 马洪德 2012/8/20 16:57:00 IP:222.133.*.*

回复

放手吧,给学生自由,说的真好

研修组长 徐金宝 2012/8/20 16:27:00 IP:218.56.*.*

回复

“慢慢把手放开”,才是对学生最好的爱,胡老师善于学习,善于思考,善于发现问题,向你学习了。

肥城市第六高级中学 姚兴荣 2012/8/20 16:21:00 IP:60.213.*.*

回复

要让学生自己会学,而不是教师包办,替他学了,只让他记结果。“慢慢把手放开”,才是对学生最好的爱。。。赞!

宁津县第一中学 孟祥静 2012/8/20 16:14:00 IP:58.56.*.*

回复

深刻的体会,定会在教学中发挥很大作用。

指导教师 张丽洁 2012/8/20 16:07:00 IP:218.56.*.*

回复

虽然不是研修的主体内容,却是对教育的深入思索。

莒县第四中学 孙晶 2012/8/20 15:48:00 IP:221.2.*.*

回复

“慢慢把手放开”,才是对学生最深沉的爱。看了您的文章,很有触动,很感动。

 

 

 

 

 

 

 

 


收获

山东省济南第七中学杨燕勤2012819 11:10浏览:17评论:3

专家团队前期为我们学习准备了大量学习素材,我们才能利用短时间有更大的收获。今天学会了怎样利用研修平台进行模块学习,如何发表随笔,进行点评等等,为后期学习做好了准备。

研修组长 侯彧 2012/8/20 15:41:00

回复

通过这次的学习确实可以学习到很多新的知识。

省专家 程菊 2012/8/19 16:27:00 

回复

积硅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老师善于积累值得每个人学习!

指导教师 李晓云 2012/8/19 13:42:00

回复       一起面对新的挑战,共同进步

选择,让生命演绎精彩!

 

当蛹羽化为蝶而飞时,那款款的舞姿告诉我:她选择做茧化蛹,化蛹成蝶的举动使生命无悔。当荆棘鸟在寻找那根最尖最长的刺时,她用美妙的歌声向世界宣告:她选择扑向那根刺,用鲜血浇开美丽的荆棘花。她用生命向世界展示了她动人的歌声。她选择,她无悔,因为他绽放了生命的光彩。

选择,在刚迈开双脚的时候就铸就了你的品格。人生在世,谁都要做出选择,选择自己的志向,选择自己的成材之路,选择自己回报社会的方式。小小的沙粒选择了蚌体的黑暗与寂寞,于是多年后他被磨练成了一颗珍珠,一颗光彩照人,价值连城的珍珠。就像张海迪,她在困难前并没有退缩,她选择了坚强,勇敢面对了挫折。上帝给她的很少,然而她靠着一股信念,做着轮椅上的梦,一步步走向人生的巅峰。她给我们这一代年轻人树立了榜样。

触动心灵的选择往往需要崇高的灵魂,坚韧的意志,古往今来,有多少仁人志士留下不少不朽的篇章。屈原“举世皆浊而吾独醒”,他选择了波涛滚滚的汨罗江;荆轲辞别亲人,踏上了选择的赴秦之道,人们再也见不到“咸阳殿上空流血”的壮士了;文天祥挥笔写下《扬子江》,“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一首首壮志凯歌,一曲曲衷心烈曲,“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又何妨?

妈妈对我说:“如果你选择了天空,就不要渴望风和日丽;如果你选择了大海,就不要渴望一帆风顺;如果你选择了大地,就不要渴望道路平坦”。孟子说:“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人生中难免会有挫折,勇敢挑战挫折还是退缩,关键在于你的选择。

每一处选择都检验着我们的勇气,每一处选择都印证着我们要对得起自己的一腔热忱。肩负重担的我们要对得起自己的每一步路,对得起自己的每一个选择。

用心灵选择的人生道路,纵有痛苦,但风雨过后,才会有最美丽的彩虹。

选择,让生命演绎精彩!

(指导教师  翟丽芹)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